简介:全面解析vite.config.js核心配置项,涵盖基础路径、代理设置、打包优化等高频场景,附生产环境最佳实践。
在使用 Vite 构建前端项目时,vite.config.js 文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这个文件用于配置 Vite 的各种选项,包括开发服务器、构建设置、插件等。本文将详细介绍 vite.config.js 文件中常见的配置项及其用途。
首先,我们来看一下 vite.config.js 文件的结构:
import { fileURLToPath, URL } from 'node:url'
import { defineConfig } from 'vite'
import vue from '@vitejs/plugin-vue'
// https://vitejs.dev/config/
export default defineConfig({
base: '/',//解决js,css路径错误问题
plugins: [
vue(),
],
resolve: {
alias: {
'@': fileURLToPath(new URL('./src', import.meta.url))
}
},
server: {
}
})
设置应用的基本路径。应用打包后访问的路径,这个文件涉及到css、js等文件的路径问题。
假设你的应用部署在 https://example.com/applet/,而不是服务器的根目录 https://example.com/。你需要将 base 设置为 /applet/,这样构建后的资源路径会变成 https://example.com/applet/xxx/xxx
我们可以设置相对路径,而不需要设置具体的项目路径:
export default defineConfig({
base: process.env.NODE_ENV === 'production' ? './' : '/',//解决js,css路径错误问题
})
我这里使用了环境变量,如果打包正式环境,使用相对路径获取静态资源,如果是debug模式直接访问根目录
配置开发服务器的代理规则,常用于解决跨域问题。这几乎是所有项目中必须配置的选项之一。配置方式如下:
export default defineConfig({
server: {
proxy: {
'/manage': {
target: 'https://motui8.cn/',
changeOrigin: true
}
}
}
})
其中 /manage 是我们服务器url的开头, target 表示服务器的域名。大至意思是请求的api,如果是以 /manage 开头的统统代理到 target 域名上
在vue3中,vite提供了一个build参数,让我们配置打包后保存目录等相关配置。配置方式如下:
export default defineConfig({
build: {
outDir: '../public/admin',
chunkSizeWarningLimit: 2048,
emptyOutDir: true
}
})
vue3打包后项目保存的路径,可以是相对路径,也可以是绝对路径
vue3打包后块的最大大小,默认是500kb。如果不设置此参数,打包时如果某个文件的大于500kb会报错,我们可以将打包后的块设置的更大一些,列如:2048kb,也就是2兆
打包时是否将输出目录之前的文件夹清空。如果设置为true,每次打包都会将输出目录中的所有文件全部删除,再把打包后的文件输出到输出目录
有遗漏或者不对的可以在我的公众号留言哦